錦城綠道范圍是環城生態區內133平方公里的生態用地,總規劃包括500公里綠道、4級服務配套體系、20平方公里多樣水體以及100平方公里生態農業景觀區。其中,綠道包括200公里主干綠道和300公里支線綠道體系。其中,150公里長的一級綠道,串聯主要景點與重要設施,自行車道寬度為4至6米,可舉辦自行車、馬拉松等國際賽事。二級綠道350公里,對一級綠道進行補充,形成綠道網絡,豐富微循環。
目前,我司已承接管理的青龍湖公園、桂溪公園、錦城公園、綠軸公園、南站公園管理總面積為493萬㎡。其中青龍湖公園、桂溪公園和錦城公園為天府綠道重要構成部分。五個公園2017年度接待游客量達400余萬人次;承接社會各界團體參觀、公益活動、戶外拓展等100余批次。天府綠道主要功能為生態保育、休閑旅游、體育活動、文化體驗、海綿城市、景觀農業、應急避難。目前,青龍湖公園已多次作為本地馬拉松比賽賽場;桂溪公園作為成都市政府健康跑的首發站,明年也將作為世界警察與消防員運動會的分會場向全球展現綠道風貌;錦城公園也成為成都夜跑族的主要活動場地。五個公園共有管理人員20余人,一線作業人員520人。下一步我司將陸續承接新建成的景觀綠道、林盤院落、特色小鎮等的管理養護工作。
桂溪生態公園北面是繞城高速,南面是天府一街,西邊是益州大道,東邊是科華北路,總面積為972841㎡,其中西苑地塊范圍總面積約505096㎡,東苑地塊范圍總面積約...
成都青龍湖水庫地處龍泉驛區十陵風景區,位于成都市東大門成洛大道西段以南、蜀王大道南段以東 ,總占地面積為6933368㎡。計劃分兩期建設,一期面積約313334...
錦城公園隸屬于錦城湖濕地公園1號湖區,位于成都市益州大道以西、劍南大道以東、錦城大道以南、繞城高速以北,東邊與新世紀環球中心相鄰。公園總面積456621.00㎡...
公園總規劃面積為590000.00㎡,現建成部分占地面積270000.00㎡,其中綠化面積約210000.00㎡,分為1#、2#、3#、4#、5#地塊
綠...
按照市委、市政府發展規劃和綱要,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共享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建設和諧宜居生活城市,充分體現綠道的自然屬性、人本屬性、感觀屬性,讓綠道融入生態體系、公共交通、歷史文化、城市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目標。結合總體規劃和發展要求,我司提出以下管理思路及具體舉措。
因錦城綠道建設規模大,建設周期長,分批次開放,為方便管理提出了分區管理,全域聯動的管理理念,采取了以下具體措施:
1.按照開放一處設置的一處的管理思路,在每個區域內依托大型服務節點設置服務中心,并配置相應的服務管理人員,提供日常的服務實施;
2.在整個綠道設立項目經理部,籌建統一的管控中心,對整個綠道的人力資源進行統一的調配;
3.對重大的事件及活動由項目經理部進行統一的人員物資器材的調配,實現了區域資源的共享。
根據綠道建設中對每個區域有不同的定位和特點,如青龍湖的歷史文化和環境保育,桂溪公園的展示中心和綠色科技應用等。我司依托項目定位,分別制定了不同的管理方案和措施,具體舉措如下:
1.在宣傳服務中突出區域定位,并根據區域定位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和配置相應的服務工具器具,有效的進行區域內的管理。
2.充分發揮每個區域的定位,使市民知曉了解各個區域的定位和作用。3.對人員培訓緊扣項目的定位特點,針對性的培訓讓所有員工熟悉項目定位,做到成為一個義務解說。
綠道區域大,各項目較為分散,為統一綠道管理服務標準,制定了以下具體舉措:
1.公司制定統一的服務標準 統一VI標識 張貼告示 實現了公司形象的統一
統一的服務標準 實現了各項目服務標準的一致性
2.根據項目的客流特點及定位 分別確定各個項目的服務重點,針對重點制定專門的管理制度,實現了服務標準化下的個性化
綠道作為成都市的名片,承接大型活動較多,并且公園是公共場所這一特點決定了區域類突發事件較多,為解決這一特點帶來的問題,提出以下舉措:
1.為能夠快速反應并預防突發事件的發生,我司分析各項目特點,為各項目提前做好了各種預案和活動組織方案。
2.利用綠道的中控管理中心實現區域內的人員調動,進一步提升反應速度。
3.針對綠道區域大的特點建立了移動式應急車(車內應急物資急救物資隨時待命)。
綠道區域面積大,管理維護人員需求量大,管理成本高。為了綠道可持續發展,降低運營成本,我公司提出了提升效能,優質低價的管理思路,具體舉措如下:
1.引進大型機具,我公司根據綠道項目規模大,具備大型機具工作面的特點,在綠道項目中盡量采用了配置大型機具,降低人員數量,提高服務效率?,F各項目具體配置了有駕駛式剪草車,高壓洗地機,高壓沖水車,電動垃圾運輸車等。
2.統一管理人力、物力資源,根據各項目不同的需求和情況,進行統一的調配,以達到人力和物力資源的綜合利用,從而實現了項目管理的優質低價。
我司以環城生態帶為載體,通過對林盤院落、綠道及特色小鎮的融合管理,豐富其內涵,向游客和市民推廣健康意識、環保意識以及低碳生活方式,以達到節能減排和環境共享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形成新環境下高品質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城市的和諧生態旅游功能區,推動環城生態帶景區的提檔升級,為成都推出新名片貢獻新的力量
弘揚雷鋒精神,體現國企社會責任。充分體現國企的社會責任。目前我司管理的公園,崗亭已成為市政清潔工,失散兒童,智障人士尋求幫助的地點。同時,常備防暑降溫等應急藥物;雨傘等提供給市民使用。
利用創新及科技手段節省人力物力,提高效率和服務質量,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同時進一步解決市民在游園中各種需求和公園管理現狀之間的矛盾。
引進各種高科技手段:
(1)引進太陽能路燈、枯枝粉碎再生機和掃地機等。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效率。
(2)引進各類電動工具的使用,如電動巡邏車、電動垃圾運輸車等,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提高工作的效率。
(3)科學制定對綠化帶的管理養護措施,降低對環境有害的藥物、化肥等的使用。
(4)制定了統一規范的垃圾分類制度,提高資源的再利用率,減少有害物質進入土壤。
(5)使用LED燈具,降低能耗。
我公司為了能與游客直接交流,便于了解游客的需求,后期結合游客需求和項目的現有資源豐富服務內容將公園的公益性和市場性結合。提供各類服務活動,如開展了自行車租賃,飲料自動售賣,品茶服務,觀光車及湖區游船等服務,充分滿足了游客的需要。
根據各項目對游客的需求分析了解到大部分市民喜歡進入草坪休息。為滿足廣大市民的需求,疏堵結合,考慮向建設單位提出建議,在下一步綠道項目專門設置可供游客進入、玩耍、甚至搭建帳篷的草坪區域。